2024年12月6日至9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智能气体传感器创新与跨界应用发展论坛在辽宁大连召开,旨在为气体传感技术工作者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众多业内顶尖专家学者及青年研究者齐聚论坛,共同探讨智能气体传感器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会议由大连理工大学杨明辉教授主持,气体传感器领域的三位重量级专家: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上海大学徐甲强教授和吉林大学张彤教授受邀出席并发表致辞,深入分析了气体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会议主要围绕气体传感器材料设计及气体传感器创新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深入探讨了智能气体传感器在技术方面的最新突破,包括新型敏感材料的研发、微纳制造工艺的优化、智能检测算法的提升等核心要点;探索气体传感器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农业生产等多领域的应用拓展与融合路径,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与应用价值,促进智能气体传感器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为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合作提供思路与契机。
电子信息学院智能传感与微纳检测团队的两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并与同行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探讨,拓宽了研究视野。其中,曹爽老师聚焦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结构设计,作了题为《金属有机框架衍生尖晶石结构半导体的VOCs和H2S气敏性能研究》的报告;郭萌萌老师围绕贵金属增敏剂的稳定化负载策略,展开了以《碳辅助热解工艺驱动Ir的重新分散以优化氢气传感器的活性-稳定性平衡》为题的报告。两位老师在此次论坛中均荣获优秀口头报告奖。
智能气体传感器技术是电子信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关键方向,是契合我国“智能化转型”战略下各行业实现智能监测与精准控制的重要技术基石和产业创新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学院教师更为深入地洞悉了全球智能气体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和研究热点,在推动学院相关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