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
批准机构:河南省教育厅
批准时间:2023年12月
一、重点学科简介
本学科依托2001年获批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而来,2002、2022、2023年先后增设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021年获批河南省专业博士学位点建设重点立项。2023年电子科学与技术获批河南省新一轮重点学科立项建设,支撑我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前5‰,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
学科现有团队成员57人,高级职称占比56%,博士占比96%。获高层次人才项目9项,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
学科建有河南省磁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重点实验室、郑州市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市量子传感与人工量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5个。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学科特色逐渐彰显。(1)PT光力灵敏测量研究:原创性提出宇称-时间(PT)光力学理论,在PT光力灵敏测量方面的研究居于国际领跑地位,引领了国际上PT光力学从新原理基础研究到新技术应用的蓬勃发展。(2)新型传感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结合光谱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智能计算成像、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和近场光学效应等开展新型传感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智能生物传感、多维度光谱分析、智能视觉传感方面特色明显。(3)半导体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性能调控:基于高压技术、缺陷工程、能带工程、界面工程等开展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及相关的构筑与开发,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高压调控、正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特色明显。
近五年,获省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主持获得河南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参与获得河南省、江苏省、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3项;参与获得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发表SCI/EI收录210篇,JCR1区论文12篇,JCR2区论文65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年均科研经费59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6项,成果转化或应用4项。
二、学科研究方向
(1)量子精密测量:主要开展宇称与时间对称的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量子与经典混合生物传感技术和人工量子材料的量子相干性及调控等基础和应用研究。
(2)信息感知与处理:围绕传感器敏感元件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需求,开展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的高性能传感器研究。
(3)半导体器件:针对半导体材料微结构调控、性能优化和异质结构筑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设计开发相关光伏器件、探测器、发光器件、储能器件、热电器件等电子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