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与信息处理工程(微专业)

时间:2025-09-06浏览:47设置

智能传感与信息处理工程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智能传感与信息处理工程微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传感的设计开发、信息的智能获取、智能处理及应用,与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千百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将传感器先进设计、检测、控制、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安全水平、事故灾害预测预报以及生产业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万物互联背景下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际能力。

二、培养目标

智能传感与信息处理工程微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国际视野、跨专业、跨领域的沟通能力;掌握智能感知方法、智能测试、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等核心原理,能够熟练运用智能感知相关理论和技术解决不同领域的智能感知工程实际问题,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传感设计与开发、智能感知、智能检测及应用系统的管理与运维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1.掌握智能感知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有使用相关软硬件、工具和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地对智能感知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3.对智能感知工程应用领域中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具有较敏锐的感知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自信心,能适应科学技术快速进步和领域工程应用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4.具有组织或参与实际的、跨专业、跨领域、综合性强的项目研发经历,有较好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以项目为主体,构建涵盖检测、传输、信息处理、算法开发、系统设计和综合工程实践等内容的课程体系,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智能感知工程项目实践训练”项目所需知识和技能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线上

线下

智能传感及检测技术

3

48

32

16

8

40

线下考试

秋季

数据传输技术

3

48

32

16

8

40

线下考查

秋季

智能机器视觉

3

48

32

16

8

40

线下考查

春季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3

48

32

16

8

40

线下考查

春季

智能感知工程项目实践训练

1

1

0

1

0

1

实践项目

假期

1.智能传感及检测技术

本课程是电子电气类、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使学生了解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传感器对物理量信号、化学量信号和生物量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方法。熟悉传感器的原理和响应特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传感器进行选型和使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实训,培养学生检测系统构建与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培养具备传感器设计、分布式传感及智能化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2.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使学生掌握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数据传输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能够理解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数据传输协议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据传输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技术和协议,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传输系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智能机器视觉

本课程深度融合了光学、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机器视觉系统的构建、调试与优化能力,学会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采用考查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分析、设计、研究、开发以及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本课程是电子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硬件底层开发与系统集成能力进阶的关键作用。本课程在学生具备C语言编程、数字电路及单片机原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微处理器应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开发及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STM32系列芯片内部结构原理、外围接口电路和硬件描述语言,能够进行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组成及运行原理,掌握基于Qt Creator和C++的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方法。通过对开发工具和仿真工具的熟悉,实现软硬件协同,使学生能够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仿真、验证等总体开发流程,使学生具备研究和开发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的能力。

5.智能感知工程项目实践训练

通过项目实践训练,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到实践项目中,使学生能够结合项目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以及调式,掌握整个项目开发涉及的全流程。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训练,能够掌握软硬件选型与应用、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等能力,学生初步具备系统设计能力以及项目集成等能力。

课程考核采用考查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分析、设计、研究、开发以及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团队

智能传感与信息处理微专业教学团队骨干由9名教师构成,其中4名教授、2名高工、1名副教授,2名讲师构成。团队成员均在智能传感、通信传输、信息处理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等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与开发经验。

五、学制与上课时间

1-2年,课程安排在周末或非主修时段,兼顾学业与微专业学习。

六、招生对象及要求

1.理工科全日制本科生,原则上为我校大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

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思想道德素质优秀;

3.对智能传感和信息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浓厚兴趣;

4.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报名参加微专业时已修主修专业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5。

七、招生咨询与报名

招生咨询: 夏老师       联系电话:18039288250     邮箱:2007023@zzuli.edu.cn

专业负责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13838318673



附件1: “智能传感与信息处理工程”微专业修读申请表.pdf

返回原图
/